中国足协裁判委员会近日公布了第二十六期裁判评议结果,本次共对12个争议判例进行了专业评估,最终确认其中有3个判例存在明显误判。值得注意的是,涉及上海申花与山东泰山的两起争议判罚引发了广泛讨论。
其中第一个争议焦点是申花球员马纳法在禁区内疑似手球的动作。从比赛画面可以看到,皮球在拼抢过程中确实碰到了马纳法的手臂,但裁判当时并未作出判罚。山东泰山俱乐部对此提出申诉,认为这应该判罚点球并向涉事球员出示黄牌。令人意外的是,裁判委员会并未立即给出明确结论,而是表示需要征求国际足联裁判专家的意见,将在下期公布最终裁定。这个处理方式在球迷中引发热议,有网友调侃说:这就像让数学家来验证1 1等于几一样小题大做。
第二个争议判例发生在山东泰山的禁区内。申花球员李可在角球进攻中与泰山门将王大雷发生身体接触,泰山方面认为这属于推搡犯规,进球应被判无效。但评议组最终维持了裁判的现场判罚,认定进球有效。这个判例为各支球队提供了新的战术思路——在定位球进攻中可以适当运用身体对抗。不过这也给门将带来了更大挑战,他们不仅要专注扑救,还要提防对手的隐蔽动作。值得一提的是,汪海健在这次角球战术中的直接破门堪称惊艳,这也是申花本赛季为数不多的角球直接得分。
从本赛季的整体情况来看,申花似乎总是陷入裁判争议的漩涡。无论是与武汉三镇的比赛失利后遭遇的申诉,还是其他场次中裁判委员会主动介入的评议,都让这支球队承受着额外的舆论压力。有分析认为,裁判委员会对某些争议采取冷处理的方式,可能是为了避免引发更大的舆论风波,毕竟这些焦点比赛的关注度实在太高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优秀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